20歲以上者一成患有糖尿病
20歲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比率已經達到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達到了15%,10個人裡就有1個糖尿病已不再是玩笑。
上周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年會在南京召開,衛生部中日友好的安養中心楊文英教授公佈的一組數據,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數字:
9.7%與15%
在內分泌年會上,楊文英教授公佈了這樣一組數據:根據全國糖尿病調查結果,20歲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比例達到了9.7%,其中女性達到了8.7%,男性達到了10.6%;此外,有15%的人群存在糖尿病前期問題,其中女性有14%,男性有16%。
在20歲以上人群中比例約可達到15%,而MS各組患病率均在30%左右,說明這些人都或多或少、至少有一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此外,青年男性成為了糖尿病和糖代謝異常的主力軍,對比男女雙方的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可以發現差別不大,但男性的發病年齡比女性提早了2年,男性平均在52歲、女性平均在54歲就要面對糖尿病的問題。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男性的甘油三酯偏高問題比女性更為突出,而甘油三酯水平一旦超過1.7,糖尿病的風險就顯著增加,說明甘油三酯超標是糖尿病伴隨的重要因素。
同腰圍我們更危險
在會議上,楊文英教授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在同等腰圍和肥胖程度下,我們的糖尿病風險可能更值得警惕。
楊文英教授給出了一項關於日本和白種人男性的調查結果。這項研究對240位日本男性和240位白人男性分別調查和比照,發現在同樣腰圍的情況下,日本男性的皮下脂肪含量少於白人男性,而內臟脂肪組織含量卻大於白人男性。這提醒我們,在同樣的腰圍下,或許我們的脂肪更容易聚集在內臟。醫學界早已明確,以內臟囤積脂肪、腰圍超標為主的肥胖,更容易引起各類代謝綜合徵以及心腦血管疾病。這也就是長期以來專家們總喜歡告誡市民,“蘋果身材比梨形身材更加危險”的緣故。但研究顯示,或許是因為人種和遺傳的關係,在同樣腰圍的情況下,我們的脂肪更容易囤積於內臟中,這無形中增加我們發生代謝綜合徵的風險。
據了解,肥胖之所以和糖尿病有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因素就是,隨著肥胖的發生,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的現象。這就導致我們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滿足血糖調控的要求,而長此以往,當人體不足以完成這種代償時,各類血糖異常表現就會出現。而通過對華裔女性、日裔女性和白人女性的研究顯示,華裔女性和日裔女性更容易出現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和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白人女性可能BMI遠超過我們、比我們胖得多的情況下,仍然擁有和我們差不多的胰島β細胞功能和胰島素敏感性。換而言之,或許我們遠不如白種人胖的時候,胰島功能與胰島素敏感性就已經不如對方。
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年齡增加、肥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低文化水平、經濟發達地區和中年男性。”楊文英教授提醒,以往對於2型糖尿病關注較多的是胰島素抵抗問題,但現在看來,對於中國人來說,應該同時也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退引起關注。
楊文英還提到,根據對2666名上海市居民的隨訪發現,在中國單純的空腹高血糖只有12%,而單純的餐後高血糖卻有39%,這意味著可能有接近一半的比例存在空腹時血糖正常,喝了糖水就成糖尿病患者的情況,如果僅僅根據空腹血糖來診斷糖尿病,很容易造成漏診。
- Sep 11 Fri 2009 12:01
20歲以上者一成患有糖尿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