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中心-愛心 奉獻
章金媛愛心奉獻團于2010年安養中心正式注冊,成爲全國第一個專業從事護理志願服務的NGO組織,目前已有3500多名志願者。他們中有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退休護士,有來自21家醫療機構在職護理人員及5所大專院校的護理系學生,有自發加入的社區居民,還有遠道而來的外國友人。他們長期活躍在我市各社區、鄉鎮裏,義務擔當著“家庭照護師”和“健康宣傳員”,爲許許多多老弱患者送去醫療服務、健康教育,用自己的誠摯愛心書寫傳承著“雷鋒精神”。近日,本報走近這群可敬的志願者,近距離解讀他們“我奉獻、我快樂”的大愛情懷。
“我現在病情已大有好轉,感覺活得精神了,這全靠梅蘭的悉心照顧。”說起自己的病情,96歲的空巢老人倪月英感慨道。
12年前,倪月英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經常感到胸悶和氣短。志願者焦梅蘭得知情況後,每天都上門爲老人提供“一對一”服務,指導她服藥打針,並定期檢測血糖數值。在焦梅蘭的照料下,倪月英如今生活已基本能自理了。
焦梅蘭正是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的一員。2000年以來,她和一群六七十歲的姐妹們一道擠公交車、騎自行車,穿梭于洪城大街小巷,敲開一扇扇緊閉的家門,爲需要幫助的老弱患者無償提供話療、擦身、換藥等護理服務。現在,章金媛愛心奉獻團已有3500多名成員。呼吸照護與此同時,全國19個省、市、區超過7萬人和她們一起穿上粉紅披肩,加入愛心聯盟,累計奉獻達9。2億多小時,相當于每年有252個活雷鋒每天都生活在群衆身邊。
真誠奉獻 被居民稱爲“雷鋒團”
“社區志願護理,對于社會和個人很有必要。”章金媛愛心奉獻團成員們一直夢想著爲國內社區志願護理工作盡分力量。2000年從退休後,年過七十的章金媛在省紅十字會的幫助下,聯絡了17名退休護士,在東湖區墩子塘街道辦事處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無償爲社會提供志願護理。
剛開始,這支“年輕”團隊遇到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沒有經費、沒有辦公地點、居民們不信任,甚至不讓進門……不少群衆認爲:哪有不收錢的義務服務?甚至一些業內人士都預言:這種志願護理是短命的,長久不了。然而,崇高的職業操守和赤誠的心,讓這群兩鬓發白的老人堅持了下來,而且一幹就是12年。
真誠、熱情、耐心是打開志願服務局面的最好“法寶”
志願者肖玉梅是省兒童的退休護士,爲了讓一位需要幫助的老人信任她,她一連三天上門,每次在人家門口一站就是1個多小時。有人說:“你放著掙錢的事不去幹,去幹不掙錢的事,太傻了。”但她笑著說:“能和志同道合的姐妹們一起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即使‘傻’也‘傻’得很快樂。”
“非典”爆發時期,志願者夏杏雲與章金媛有一次來到健康聯系戶左長秀的家裏送藥,推門進去,一股臭氣撲面而來,原來是因爲正在發高燒的丈夫沒有及時傾倒大小便。章金媛和夏杏雲趕緊進屋打掃,並聯系上門出診,直到第二天左長秀的丈夫退燒才離開。
76歲的何潤清家境貧困,因高血壓中風右半身偏癱,加上慢性阻塞性支氣管炎長期臥床,大小便都是直接拉在床上。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的志願者定期來到他家,幫他做按摩,指導他做操、縮唇呼吸,用可樂瓶做成接尿器給他接尿,並教他的妻子日常護理知識。何潤清一家子逢人便說志願者的可敬。
……
憑著一股執著的勁頭,章金媛愛心奉獻團消融了他人的疑惑與誤解,很快成爲居民們的朋友,被廣大居民親切稱爲“雷鋒團”。
“雖然我們年齡大了,志願服務卻開啓了我們人生的第二個黃金時代。我們要成爲國家人力資源的財富。”志願者章金媛铿锵有力的話語中透著“老骥伏枥、志在千裏”的豪邁。她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自願加入到愛心奉獻行動中來,也讓她十分感動。
釘子精神 服務群衆身心健康
不久前,75歲的低保戶張寶玉又犯病了,卻因家中無人,去不了。見著有人路過,忙呻吟著呼喊:“請幫我打個電話,牆上有號碼。”路人進屋,剛掏出手機,門口便走進來幾位身著白大褂的老奶奶,親熱地喊著“張婆婆”。
她們正是“雷鋒團”的志願者。一進門,她們就一邊忙著給老人量血壓、按摩,一邊趕緊打電話聯系上門義診。不一會兒,一名醫生就騎著車趕來了。老人經過打針治療後,臉色好轉,也不疼痛了。“她是老病號,沒誰照顧,我們每天都會來看看。”看著路人驚訝的眼神,志願者如是說。如今,章金媛愛心奉獻團在南昌上百個社區樓棟設置了“樓層志願者”,爲重病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普及健康教育和科普保健知識。“其實我們最怕的就是孤獨,這些志願者經常到我家陪我聊天、教我一些保健知識,我非常感動。”張寶玉告訴。
正因爲有了這樣春風化雨般的熱忱服務,數不清的如張寶玉老人一類的患者,得到了救濟和護理
家住蘇圃路的老人陸子雲癱瘓在床10年,生活不能自理,身上長滿褥瘡。章金媛愛心奉獻團成員得知後,定期上門爲老人擦拭身體、打掃衛生,不少志願者還自己掏錢買藥爲他治療。一個月後,陸子雲的褥瘡痊愈了。
86歲的老人蔡菊如雙腿兩側骨頭壞死,9年間做過2次手術後臥床不起。志願者杜國蓮每天上門爲老人保健按摩、料理生活。在杜國蓮的悉心護理下,老人如今已能拄拐上街。
91歲的周水根患高血壓,服用藥物也無法下降,每天昏昏沈沈,雙手手背大面積青紫,手指冰涼蒼白。75歲的志願者張鳳娟上門帶周水根練保健操,給他做按摩,一段時間下來,老人精神逐漸好轉。他逢人就笑著說:“要想精神好,就要找張老!”
……
一樁樁、一件件令人動容的事,折射的是章金媛愛心奉獻團耀眼的愛心之光,傳播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真谛和雷鋒精神的豐富內涵。“我們這個愛心奉獻團就是要傳承雷鋒的‘釘子精神’,做好人民需要的事、家庭關注的事、社會認可的事,爲群衆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章金媛的話語裏充滿溫暖。
傳承奉獻
愛心構築精神“高地”
12年來,章金媛愛心奉獻團形成了以老年人、在職中年人爲中堅力量,在職或在校青年人爲接力棒的志願者隊伍。這些志願者並非呼吸照護招募而來,而是深受章金媛愛心奉獻團愛心善舉感染,主動要求加入的。
多年來,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爲南昌及周邊縣區100多個社區、鄉村的50余萬人提供了愛心服務,並延伸至全國19個省市,以及美國、德國、日本等地。每逢重大節假日,就會有專業技能的志願者胸佩愛心卡,在南昌八一廣場、勝利路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發放宣傳資料、提供健康咨詢和醫療服務,演示急救包紮技術,形成了繁華喧鬧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隨著隊伍的日益壯大,服務手段也在不斷創新,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由原來的單一上門護理老人,增加爲民衆保健、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科普知識、救護、培訓及濟困、助殘等72項綜合服務活動。開展愛心奉獻活動時,每個志願者都分組持證上崗,配備工作日志,爲病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而且,志願者的服務時間、對象、康複情況,日志上都一清二楚,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12年來,志願者們的工作日志人均達一萬多字,相當于一部三千余萬字的長篇巨著。
在被問及爲何參與章金媛愛心奉獻團時,市第一的護士劉娟說:“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的老年志願者不計回報的善舉感染了我。作爲年輕人,拿出業余睡懶覺、上網的時間奉獻愛心,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變得健康和快樂,我自己也感到更有意義。”
白發蒼蒼的志願者周若時說:“我今年70歲了,和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的志願者們一起,騎著自行車風裏來、雨裏去護理別人,就是圖一個充實!”
志願者夏杏雲告訴:“我現在60多歲了,志願服務卻讓我感覺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
……
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質樸的心聲。章金媛愛心奉獻團在平凡瑣碎的服務中,讓一個個有限的生命實現了一個社會群體存在的最大增值,用愛心構築起了英雄城人民的精神“高地”。
- May 11 Fri 2012 08:44
安養中心-愛心 奉獻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