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做夢人的催眠師?

郭敬明又來了!不用這樣大驚小怪的語氣,不足以表達心裡的起伏。

  郭敬明的《小時代2.0》在歲末年初登場,打了個完美的時間差。去年整個12月出版界的疲軟似乎都是為了做個鋪墊打個伏筆,為這個不可一世的人和這本不可一世的書造勢。先是預售、專訪之類的尋常招數,接著又弄出限量珍藏版的奢侈品行銷路線,不愧是奢侈品愛好者的所作所為,最後甚至出了個宣傳片,帶著濃厚播音腔的男聲蠱惑著人心:多少個日夜趕工,多少家印刷廠開足馬力,多少個城市望眼欲穿……言下之意便是:你,值得擁有。

  新書的銷售果然是戰績不俗。自去年12月30日全國同步上市以來,不僅120萬冊首印告罄,原定4萬冊限量珍藏版也被搶購一空。據說,許多孩子因買不到他的新書而坐在地上大哭。

  拋開文學價值的考量,我們不得不服:這是個完美的策劃,一次精彩的行銷。如果一定要為文藝的商業化找一個具備說服力的案例,非郭某人莫屬。

  既然是《小時代2.0》,必然前有1.0,後有3.0、4.0,直到N.0……無窮盡也。通過這種系列化寫作的模 催眠治療式,看得出郭敬明對自己活計的充分信心,以及將之作為品牌持續開發下去的決心。承接著《小時代1.0》的情節,《小時代2.0》中的人物規模保持不變,矛盾衝突更加密集:唐宛如出走、崇光死而復生再世為人、顧裡布下通天陷阱,卻未料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郭敬明有意展開一些,又不完全展開,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再把胃口高高吊起,像說書人慣用的那一招——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不信?請看最後一頁,郭小四已經發出了2010年不見不散的呼喚,或者說蠱惑。

  是從《夢裡花落知多少》開始的一種定式,郭敬明的每部作品裡的主角必然是一個柔弱單純善良得宛若瓊瑤奶奶筆下人物的女生,她必有一個死了都要愛她的男友,以及數個貌美體健又專情的追求者;女主角身邊蜜友皆是一群三頭六臂的雷公電母,她們神通廣大,催眠療法她們相互羞辱,她們相互體貼;總有人死去,總有人明明相愛還是不能在一起。到了極致的時候,實在讓人懷疑,作者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又或者可以這麼認為:每個人物都是郭敬明自己的分身。他拜金,熱愛奢侈品,顧裡也是;他有時雷人,唐宛如也是;他自己眼中的自己還是不肯長大的彼得•潘,林蕭也是。有人說,偉大的作家終其一生都在書寫著自己,郭敬明或許離偉大尚有距離,但這一點上,他倒是登峰造極的。

  他顯然很愛很愛自己,同樣地,他也很愛很愛上海,因此不惜拉上旁人作為觀眾來見證。六七年前,他就在散文裡將上海描繪為夢中家園,漸漸地也真的如了願。看起來他是上海的,上海是他的,實際上其中還是有個涇渭分明的界限——貼在他身上的標籤不是“上海人”,而是“新上海人”,那個“新”字是他死心塌地熱愛的這座華美之城的奇特發明。想一想也夠諷刺的,這個金字塔上層的文學超男和背著蛇皮袋進出大上海的人們其實身份一致。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小城青年極盡所能地奢侈華貴,這炫耀姿態過了頭也就成了虛張聲勢。他太得意了,甚至毫不介意地在自己的書裡變相吹捧自己,稱生活沒有郭敬明的小說般跌宕起伏, 催眠治療法借Neil之口稱顧裡為一朵奇葩還不忘以郭敬明作為類比物件。

  他當然有得意的資本,因為他是郭敬明,文壇財富新貴青年才俊,他依然暢銷,依然有不可思議的號召力。多少人一邊撇清著自己從不看他的弱智作品,一面心甘情願鬼鬼祟祟地為他的新書買單。我們是做夢的人,而他是催眠師。小時代有它的紙醉金迷,小時代裡的人,又如何能超然世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2008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