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體系為民還是為銀行服務
國務院法制辦12日公佈了《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從此公民更加關心自己會否因不良記錄而被銀行列入所謂黑名單,也促使人們更加珍視自己的信用,徵信社但是按照徵信管理的初級階段來看,社會疑慮甚多,《羊城晚報》昨天對此就進行了解答。
銀行帶給公民的不信任感,一是銀行自身的資金安全保證了,徵信社但是個人的資金安全卻屢屢發生荒唐的案例,比如存摺被克隆,賬戶無端被盜用,櫃員機出假鈔,用戶舉證難,責任多於權利,資金得不到有效保護等等。二是資訊不安全,個人資訊被個別銀行洩露、出售、共用,用於更多的盈利目的。因此通過徵信體系進一步維護金融行業的利益,也就很容易被解讀為更好地對公民個人進行全面的控制,而公民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機會。
比如個人信用報告通過整理各家銀行提交的客戶資料而形成,公民本身並不知曉,也無法網上查詢,台北市徵信只能到各地徵信中心查詢。像信用卡未激活也能實行透支的可怕現象,除了靠銀行自律和個人醒目外,至今都沒法可治。這個徵信系統只負責從銀行、電信等公共部門等單位採集資料,而不會去核實為何不按時繳費。有些客戶忘記還款而本人並不知道,有些客戶是因出差或出國無法還款造成了不良記錄的存在,如果要提出異議查詢時,各商業銀行還難以直接處理。台北市徵信社徵信容易申訴難,雖然不叫黑名單,可本質還是引向了歧視,方便銀行進行道德審判。一不小心,公民想做個順民都難,這也是飽受詬病的。
個人徵信是社會信用服務的核心,不但約束個人信用行為,也能改善社會信用環境。徵信系統上線後銀行放貸前的調查就更省力了,銀行對客戶信用情況一目了然,從而更好地保護銀行的資金安全,抵禦壞賬風險。個人要進行信貸與消費時,台中市徵信良好的信用也為自己提供了便利。不過,這個立足於維護銀行利益的徵信體系之所以受到質疑,還是源於國內銀行系統長期以來的弊端至今沒有根本改變,以至於銀行在對個人信用加強監控的同時,公民對銀行的信任卻沒有進步。
因此,在全面建立徵信體系時,台中市徵信社如何克服諸如銀行業等公共部門對公民權利的侵犯,防止公民的信用因社會服務體係不完善或製度缺陷等人為因素被抹上污點,是一項緊迫的課題。
- Oct 29 Thu 2009 16:09
徵信體系為民還是為銀行服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