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密窗産品市場混亂選購時應注意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突飛猛進,噪音正成爲城市的一塊“牛皮癬”,影響人們正常的起居生活。家住北四環某小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樓下就是公交汽車站,夜晚車輛的噪聲讓他難以入眠。爲了減小噪音,趙先生打算安裝氣密窗,但去賣場走一圈下來卻發現商家對氣密窗材質、隔音效果說法不一,如何購買合適的氣密窗成了難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氣密窗市場較爲混亂,一些賣家缺乏氣密窗相關知識,爲消費者選購氣密窗制造了難題。

 

  氣密窗市場亂象叢生

 記者在某賣場走訪時發現,市場上氣密窗産品繁多,賣家對氣密窗的隔音效果的確衆說紛纭,一些賣家表示能隔音40分貝,一些則表示能隔音32分貝或35分貝,當記者提出如果家住飛機場附近噪音尤爲嚴重能否提高消聲分貝時,許多賣家都表示爲難。而記者問及氣密窗是否有隔音的相關標准,許多賣家也表示“不清楚”。

  由于行業相關標准缺失,市場上的氣密窗産品五花八門,有些産品甚至連檢測報告都沒有,並且價格混亂,一些商家甚至分不清楚低頻噪音與中高頻噪音的區別。“這樣的産品,消費者買了怎麽可能有好的效果?”

 “氣密窗是個性消費品,每位消費者對隔音效果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北京綠創聲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域經理董虹濱表示,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商家對消費者提供的隔音方案大多是“一刀切”,無法針對消費者所處的聲環境對症下藥量身制定隔音方案,“這樣服務成本非常大,一般的小企業無法承擔。”

  除了對隔音效果說法不一,記者走訪的氣密窗賣家幾乎都不承諾能將室內噪音降低到某一水平,表示只能“減少多少分貝”。此外,商家表示消費者在選購氣密窗時,只會測量消費者居室窗戶的尺寸大小,而不對業主小區噪音環境、室內噪音環境進行測量,氣密窗安裝完畢以後也無法提供室內降噪測量。“噪音測量是環境部門的問題,我們是氣密窗企業,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售前售後“潛規則”擾亂氣密窗選購

 被訪的業內人士也紛紛表示,氣密窗的售前售後服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氣密窗能否達到隔音效果。但就記者的暗訪發現,能夠爲消費者提供售前售後聲環境測量的商家寥寥無幾,賈猛虎告訴記者,氣密窗的售前售後服務會大幅增加大筆費用,相比安裝一般的窗戶,安裝氣密窗會增加60%-80%的成本。

 氣密窗的選購、安裝非常系統,賈猛虎表示,專業的氣密窗企業應有氣密窗樣板間可供消費者體驗隔音效果,並進行入戶檢測,檢測業主小區環境噪音、居室噪音、牆體是否漏聲,“氣密窗並不是像很多商家所說的那樣,無論什麽樣的環境都能做,一些樓房的牆體漏聲非常嚴重,即使用再好的氣密窗隔音效果也不會好,並且一些商家爲迎合消費者,表示推拉、平開、塑鋼、合金的氣密窗都能做,但是稍有專業知識的人都知道推拉窗戶有縫隙,隔音效果不如平開窗。”

 面對如此“潛規則”消費者又該如何著手?“雖然市場有隔音效果非常不錯的産品,但魚目混珠的情況很嚴重”,燕翔頗爲無奈,表示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消費者只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一是要詢問商家是否能出示檢測報告,但檢測報告也可能存在造假,並且消費者也很難讀懂,二是要調查商家的樣板間或者走訪商家曾經做過的案例,但也要提防是否是商家的“托兒”,此外消費者自己也應多閱讀相關資料或咨詢專家。

 除了專業人員缺失攪起了氣密窗市場的一灘渾水,商家對氣密窗售前售後服務的缺乏也直接打擊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氣密窗商家的服務細節很不到位,一些商家只顧兜售産品,對業主的實際需求並不了解,遊說業主稀裏糊塗裝上氣密窗,達不到隔音效果還不願承擔責任,氣密窗售前售後服務的缺失成了該行業的“潛規則”。

  消費者與商家簽合同時也要多長心眼,賈猛虎提醒消費者,一定要將氣密窗的降噪分貝、能達到的室內聲環境以及售後維修服務列入合同,例如未能達到治理目標能否賠償或恢複窗戶原狀,如果發現檢測報告造假又該如何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2008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