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熬夜是家常便飯 論文修改百余次

  2010年,由於成績優秀,宋盧挺成為大學-華大基因聯合培論文修改養創新班的首批7名學生之一。當年3月他到華大基因研究院從事基因組學研究工作。在聯合培養期間,宋盧挺翻譯社充分利用華大基因研究院作為全球最大基因組學研究中心的平台優勢,積極把握機會,在2010年第五屆國際基因組大會上作主題報告,最終成為該研究院癌症單細胞研究的。這讓他有了更廣闊的舞台。

  大三下學期,班上的同學都在搞科研項目,宋盧挺也不例外。當時他選的是“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

  一直以來,宋盧挺就對醫學健康很感興趣。當時看到癌症對人類造成巨大的損失時,這論文翻譯個年輕的小伙子,就決定“碰一碰”它。這時,他想到學以致用,用基因技術全新技術來研究、剖析癌症。
  這是個大課題,對他這個新人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挑戰。初生牛犢不怕虎。宋盧挺一頭扎進這個項目就是兩年!

  除了吃飯,睡覺,他基本就把時間花在了這個項目上。查數據,反復實驗,除了技術的要求,還面臨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問題。“學校學的英文,畢竟距離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差一大截。”他還四處找人請教,科技論文的語言表達英文論文,及邏輯上的完整性。

  這篇論文,他前前後後至少修改了100次以上!“只要能幫得上忙的人,我都找了,至少10個。”那段時間,熬夜是家常便飯,他平均都是每天凌晨兩點睡覺。

  論文發表 他很淡定

  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2日,《單細胞外顯子測序和揭示一例JAK2突變陰性骨髓增生性腫瘤的單克隆起源機制》在《細胞》發表,他為並列第一作者。對 此,《細胞》評價道,這種全新的技術為深入研究癌症發生、發展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並且為每個病人提供了個性化診斷和治療的可能,給癌症研究帶來全新 的突破,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沒有像別人想像的那樣興奮地大叫,甚至沒有什麼激動,他非常平靜。“別人可能不相信。但確實我一點也不激動”。宋盧挺說,他知道,他為之付出兩年的項目肯定會有收獲。

  昨日,當他得知100多年來,包括教授在內,武大從未有人在如此高級別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時,宋盧挺依然很淡定。

  當談及搞科研也要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時,23歲中翻英翻譯的他說,當初他沒想到會成為武大“第英文潤稿一人”,他只是想專心把這個項目做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2008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