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中學生研究可降解塑膠 對環境損害較小

,香港一名14歲中學女生以及七名大塑膠齒輪學 生,分別在國際科技賽事中獲獎,為港人爭光,其中就讀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14歲女生簡泳怡,日前在印度的“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中,憑其“生物可降解 塑膠”的研究,擊敗全球2,982項作品,勇奪一等獎殊榮。她表示對得獎感到很開心,並感謝老師的幫助,亦多謝學校撥出資源讓她留校研究。

  簡泳怡擅長科學,早前中二暑假時,便參加在寧夏舉行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獲得一等獎佳績;而她這次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 節”,乃是為11歲至15歲不同國家學生,進行科學及數學交流比賽的平台。大會從全球2,982項作品中選出64項晉身決賽,而簡泳怡以“生物可降解塑 膠”成為香港唯一入選代表,最後更獲得一等獎殊榮。

  她解釋,這項“生物可降解塑膠”是一種特別的塑膠,是先將糯米粉混合木薯粉,再加水和甘油然後混合加熱,便能制成“生物塑膠”,而用這種塑膠制成的工 具容易分解,分解時對環境損害亦較小,可以代替現時所用的即用即棄塑膠器具,加強環保概念。她憑這項研究,暑假時已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殊榮,今 次更獲得國際獎項。

  簡泳怡的科學指導老師陶婉雯表示,簡泳怡校內成績平均,雖然不算聰慧,但上課勤力和用心,而她中一時已開始研究,更曾任職校內領袖生和朋輩輔導員,而 參加比賽後便專注研究,每日在正式課堂完結後,都會留在校內進行各種實驗。簡泳怡則表示感謝老師的幫助,因為研究開始時並不順利,經過多番嘗試,才研究出 耐水性強的木薯粉混合糯米粉,能造成較堅固的塑膠,而她進行實驗時得到陶老師的指導,如材料分量和研究塑膠彈性,完成的效果較她自己一個負責來得好。

  她又說,獲獎固然開心,但比賽前亦一度緊張,“一開始是有信心的,但是看到泰國隊的水平很高,便開始緊張”。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校長梁海天表示,得悉 簡泳怡獲獎感到高興,並表示科學科一直都是該校的強項,之前亦有同學得獎,希望風氣能傳承下去。簡泳怡未來一年會參加“良師啟導計劃”,受相應範疇的專家 或大學教授的指導,從中改良“生物可降解塑膠”。

  今屆的“國際兒童科學及數學節”一共誕生五個一等獎,除簡泳怡的“生物可降解塑膠”外,另四項一等獎作品均是由印度學生奪得,分別為液化石油氣泄漏檢測警報器、免能源洗衣機、牙膏對抗口腔菌的研究,以及斐波那契數列新演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2008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