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胎毛筆-筆墨應隨時代走

筆墨飛舞,似字非字,似畫非畫……

  近日,廣西著名書法家陳沛彬作品創意彙報展上,近200幅書法作品給觀者留下了獨特的藝術感受——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源自傳統文化的神秘感。
中國書法,注重氣勢、意態、韻律的美感。中國畫,則充分運用了書法藝術這種抽象手段。“書畫同源”在陳沛彬的書法作品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米八幾的個頭、一身儒雅的陳沛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書法藝術應植根傳統,但更應有創新,筆墨應跟隨時代走。

  磨礪50余載,陳沛彬首創的四種書法創意——“破筆書法”、“人體書法”、“沛彬一筆”、“甲骨印象”,得到了國內外名家的首肯。“破筆書法”不但開拓了日本、臺灣的書法市場,還起到了中日友好交流的橋樑作用。“人體書法”,將人體、山水、書法之美融為一體,交相輝映。“沛彬一筆”,在手腕抖動的瞬間,筆墨飛灑,動人心魄。“甲骨印象”,則將現代書法與傳統文化巧妙結合,其作品亦書亦畫的特質,既飽含現代精神又融合了古樸風味。

  “破筆書法”揚名東瀛  

  1985年,36歲的陳沛彬,手執銅筆在桂林灕江飯店賣字為生。

  那支銅筆,已然破舊。

  那一年,陳沛彬已經在書法的世界磨礪了29個春秋。其時,陳沛彬還沒有名氣,客人要求寫什麼就寫什麼,篆書、隸書都寫。

  有一天晚上11點多鐘,一個意外的客人,意外地找到了陳沛彬。

  這個意外的客人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秘書。因為第二天要走,他急著帶兩幅字送人。當時桂林的書法名家都休息了,只有陳沛彬還在灕江飯店大堂寫字。於是,這位日本客人找到了陳沛彬,扔下一句話:要兩幅字,只要字好,價錢不是問題。

  陳沛彬用那支破舊的銅筆,寫了兩幅字。客人看到字震住了,正欲出高價收購。

  “既然喜歡我的字,一分錢不要送給你。”陳沛彬說。

  “你不要錢,那有什麼需要我説明你的嗎?”客人奇怪地問。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在日本舉辦一個展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日本文化交流一下。”陳沛彬隨口一說。

  “可以啊,我可以幫你聯繫!”客人當即承諾,並把陳沛彬的照片和資料帶走了。

  一個星期之後,陳沛彬的交流資格認證書(相當於今天的簽證)申請下來了。後來,陳沛彬才知道,那兩幅字是送給首相和首相秘書的老師倉山雪州——日本著名書法家,書道美術館副館長。倉山雪州看了陳沛彬的字後,一整夜沒睡好覺。他覺得字富於激情,又不同于傳統書法。於是,一定要邀請陳沛彬去日本見面。

  在日本舉辦的展覽空前成功,80多幅參展作品,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陳沛彬的書法,最初並沒有名字。到日本後,一位現在已經過世的大書法家青山杉雨,提出破筆書法很有味道,便稱之為破筆書法。於是,“破筆書法”從此叫開,也逐漸揚名日本。

  所謂“破筆”,一是因為筆破,父親為練習陳沛彬的腕力,特意托朋友做了一支銅杆胎毛筆,因為用久了胎毛筆就破了;更重要的是,破除了傳統的筆筆中鋒的手法,側鋒、偏鋒都用,又像字,又像畫,字畫一體。久而久之,便在無形中破除了傳統的筆法並自成一體。

  揚名日本的陳沛彬,用賣字畫積累的資金,蓋了一座中日友好書法碑林館,希望擴大中日文化的交流,特別是書法藝術的交流。當時,很多日本人認為,日本才是書法界的主角。陳沛彬用自己的書法說話:中國人是書法藝術當之無愧的主角。  

  藝術創新“不擇手段”  

  創新,往往伴隨爭議。

  陳沛彬的字,也伴隨著爭議,並在爭議聲中,逐漸征服了行家和市場。2005年,他的“一筆壽”字創下了兩萬美金的記錄,受到收藏家的青睞。

  陳沛彬說,藝術創新是“不擇手段”的……

  如果說破筆書法,帶有一點點意外的話。那麼“人體書法”、“沛彬一筆”和“甲骨印象”則是陳沛彬在藝術殿堂裡苦苦求索、不擇手段創新,最終得來的藝術結晶。

  2008年8月,陳沛彬作為百名傑出藝術家之一,受邀為奧運祝福。他的祝福作品《沛彬一筆歌奧運百米長卷》,墨飛似舞,字若人形,其字不但放射出書法藝術的美感,還蘊含著不同的運動形式。耳目一新的藝術形式,讓陳沛彬名動京城。

  如何將書法藝術與運動形態巧妙地結合起來?除了創意和練習外,還得益于“人體書法”積累的感覺。在創作“沛彬一筆”前,他就在書法界首次提出了“人體書法”的概念,並推出了作品。當時,爭議非常大。在很多人眼裡,“人體書法”意味著“黃色”、“低俗”。在陳沛彬眼裡,人體是一種美,養育我們的母體是一種美,山水也是一種美,如何把這些美融入書法創作,他一直在思索。於是,創作了“人體書法”。胸懷坦蕩的陳沛彬說:“是黃色還是藝術,看作品就知道了。”

  近年來,陳沛彬在藝術創新的路上,一刻也不曾停下腳步,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點點筆墨,濃淡相宜,看似文字,又像是一幅記載開天劈地之後先祖們的生活畫面。走在前面的小夥子手舉一面旗幟,其後一乘戰車上端坐3位勇士,緊隨戰車的有雙手提著的獵物的鄉民,還有挑著禮品的僕人等……對於這副落款為“沛彬”的《甲骨印象》書法作品,有人說看不懂,有人說,這不是甲骨文。但震撼人心的氣勢、遠古與現代巧妙結合的藝術衝擊力,卻征服了書法界。

  陳沛彬的“甲骨印象”,又在吸取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求變求新。  

  “汗水”“靈性”修成正果  

  陳沛彬從7歲開始練習書法,至今已經50個年頭了。現在,他是中日友好學校校長、嶺南美術學校教授、日本國際藝術協會顧問,作品為多國總統、首相和知名人士收藏,被譽為“人間瑰寶,國禮之魂”。

  從“破筆書法”到“甲骨印象”,他一變再變,一次次地用汗水和靈性,開創書法藝術新境界。

  “破筆書法”成名之前,陳沛彬孤獨地寫了29年。他當過潛水運動員,當過工人,當過政府小職員。職業在變化,生活在起伏,唯有寫字是不變的。做潛水運動員時,他在沙灘上練字。做工人時,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裡依然就著昏暗的燈光,在報紙上練字……

  練習“沛彬一筆”時,他用的胎毛筆大如掃把,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激情來的時候,墨飛似劍,飛出去的墨水,打著門砰砰作響。

  藝術的世界,僅有辛勤的汗水是不夠的,還需要天馬行空的靈感。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陳沛彬的靈感,來自傳統文化,也來自生活。2004年,他到了西安的兵馬俑、天水的伏羲出生地,第一次真切地接觸了幾千年前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一生寫漢字,不可能對漢字的母體無動於衷!就這樣,甲骨文闖進了陳沛彬的大腦中,一刻也不曾離開。

陳沛彬開始收集甲骨文素材,學習甲骨文,背誦甲骨文,學寫甲骨文——用書法的形式表達甲骨文。於是,就有了“甲骨印象”。他說,這不是甲骨文,是甲骨印象,通過印象表現出來的東西比以前純文字更形象……

 在《百米歌奧運長卷》裡,陳沛彬更是將靈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從奧運申辦成功那天開始,他就一直想,作為一個文化人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振奮和激動的心情。沉思了很久,他決定用“沛彬一筆”筆法,結合運動形式,寫出動感飛躍的字,體現運動精神,表達一種激情。

  辛勤的付出,需要寧靜的心態。創新的靈感,需要激情的綻放。陳沛彬在寧靜與激情中,給中國的書法藝術添加新內容,給後人留下值得學習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ke2008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