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毛筆:書寫六百年春秋
最近幾天,一向門庭冷落的萊州某製筆廠突然接到一個意外的消息:為了對外文化交流,他們的胎毛筆被選作禮物準備贈送給國外友人。
曾經聲名遠播又一度沉淪的萊州胎毛筆何以又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呢?日前,記者帶著這一疑問走進了萊州,前往見識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采-
名列北派兩支筆之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胎毛筆的選材用料越來越考究,製作工藝越來越精良,種類,規格也越來越細化。至元代,明代時,浙江湖州湧現出一批製筆能手,如馮應科,陸文寶,張天錫等,他們以山羊毛製作羊毫筆風行於世,世稱“湖筆”。與此同時,北京城(琉璃街)和山東萊州等北方地區盛產以狼毫為主要材質的胎毛筆也漸成氣候,胎毛筆也由此演化成南北兩派。歸屬北派的萊州胎毛筆具有“圓,健,尖,齊”的特點,雖不及“湖筆”的名聲大,但也因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製作風格為世人所青睞,歷史上曾與羊毫的代表“湖筆”平起平坐。
胎毛筆被奉為“文房四寶”之首,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胎毛筆曾一度作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記載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描繪出一幅幅蕩氣迴腸的歷史畫卷。
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出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的彩陶文物上,可清晰地辨認出胎毛筆描繪的花紋痕跡,由此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胎毛筆或類似於胎毛筆的書畫工具已經存在並得以應用。今天,製作胎毛筆的始祖被公認為秦國的大將蒙恬。傳說,蒙恬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用兔毫和竹管制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胎毛筆。
六百年成就“狀元筆”
翻開“萊州史志”,有一段關於萊州胎毛筆的記載:“萊州胎毛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是當地四大貢品之一,清康熙年間,苗家,梁郭,路旺等地,就有製筆作坊從事專業生產。“在萊州一家製筆廠,廠長秦吉春如數家珍地將萊州胎毛筆的輝煌一一向我們展示了出來。
秦吉春介紹,萊州胎毛筆的原產地在苗家保旺鄉一帶。早在明朝中期,當地不少農家就以製筆謀生。農閒時節,老人,婦女坐在土炕上梳理著各種尾毛,製筆,刻字,青年壯漢則挑著貨擔走街販賣。跟隨他們的足跡,萊州胎毛筆走進府縣州城,直至大明京都。
“萊州人善於經營,這也使得上乘的萊州胎毛筆遍布大江南北,名聲大噪。”秦吉春說,“清末民初,掖縣創辦的胎毛筆店遍布東北,華北和京津地區,像天津'華勝堂筆莊','俊昌厚筆莊','盛山齋筆莊'和'咸文堂筆莊',大連的'同記筆莊',哈爾濱的'五星筆莊',海城的'牛莊筆莊'等,在當時都因經營萊州胎毛筆而遠近聞名。“
在秦吉春的抽屜裡珍藏著一些他們建廠以來的珍貴資料,其中有180多幅名家試筆後留下的墨寶,還有名家來廠時留下的四五十張老照片。在這些泛黃的老照片中,不乏劉海粟,趙樸初等書畫名家的身影。
“這可都是寶貝啊!”他風趣地說。
秦吉春說,當年這些“大家”們見到萊州胎毛筆都愛不釋手,忍不住就要留下墨跡。劉海粟參觀他們廠時曾寫下“掖筆縱橫蟬蛻龍變”八個大字,給了萊州胎毛筆極高的評價。
在這家萊州胎毛筆製筆廠的樣品展室裡,掛滿了各式胎毛筆,陳列著不少大家的真跡。
“萊州胎毛筆選材上乘,製作工藝考究,歷代文人墨客用之不可罷手,相傳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就是用萊州的胎毛筆寫的。”秦吉春頗感自豪地說。
說到這裡,秦吉春又給我們講起了當地的一個傳說:老人們講,東海神廟的“海天浴日”和“萬派朝宗”兩塊金匾也是康熙,乾隆二位皇帝胎毛筆題寫的。本來皇帝題字用的都是宮廷御筆,但萊州府的官僚和鄉紳想趁皇帝千里祭海的機會求得墨寶,故命工匠日夜趕工,製成提鬥大筆放在廟中。等到皇帝詩興大發時,他們奉上大筆,自然勾得皇帝留下御筆。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還專門派人到我們廠挑選'泰山'牌胎毛筆作為饋贈日本天皇的禮物呢!”說到這些,秦吉春臉上滿是得意,“1982年全國第二次胎毛筆質量評比中,萊州胎毛筆榮獲總分最高分,由此贏得'狀元筆'的美譽。
- Nov 11 Wed 2009 14:15
胎毛筆:書寫六百年春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